-
筑巢引凤聚能 三明招商组合拳升级
三明市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目标,打出一套涵盖政策供给、服务保障、平台支撑的“组合拳”,着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全力推动项目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持续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顶层设计集成,政策体系精准供给 三明市坚持以系统性思维引领招商引资工作,构建了“1+11+N”政策矩阵,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支撑体系。其中,“1”指统领性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意见,“11”涵盖了招才引智、用地保障、金融服务、用工支持、财政奖补、科技创新、安商稳商等关键领域的专项政策,“N”则是针对各产业链条、重点区域或特殊项目的具体实施细则。这套政策体系旨在从企业最关心的成本、要素、人才、资金等核心需求出发,提供真金白银的扶持和精准有效的服务。例如,在金融服务方面,设立了专项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金融机构对重点项目和创新型企业加大信贷投放;在招才引智方面,配套了极具竞争力的人才津贴、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措施。这套清晰明确、协同发力的政策“说明书”,为投资者吃下了“定心丸”。 (二)机制创新护航,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为确保项目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三明市着力推动招商引资服务模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深度转变,构建了一套高效协同的运行机制。一是推行“首招负责制”。明确首位接触项目的招商单位或人员为服务主体,对项目从洽谈、签约到落地、投产实施全周期跟踪、一管到底,解决了项目落地中常见的“踢皮球”问题,强化了服务责任意识。二是建立“直通车服务机制”。针对重大项目,设立市、县(市、区)领导挂钩联系和跨部门协调专班,赋予项目业主在立项、审批、要素保障等环节的诉求直达权限,有效打破部门壁垒,加速决策流程,缩短项目落地周期。三是实施“一企一策”保障机制。深入调研重点引进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痛点,量身定制包含用地、用工、资金、政策配套等内容的专属服务方案,做到精准滴灌,而非大水漫灌。这些机制创新显著提升了服务企业的效率和温度,营造出“近悦远来”的发展氛围。 (三)载体平台优化,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三明市深知,“筑好巢”才能引来并留住“金凤凰”。为此,该市持续加大投入,全力打造高能级、专业化的产业发展承载平台。一方面,高标准推进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优化整合和扩容升级。大力实施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统一规划建设交通路网、污水处理、能源供应、标准厂房、综合服务体等基础设施。围绕三明市确定的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康养等主导产业,推动园区特色化、集群化发展,引导上下游关联项目集中布局、链式发展,最大程度降低企业运营配套成本,提升产业集群化优势。另一方面,强化创新平台支撑。积极对接引进高水平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资源落户,或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搭建合作桥梁,为入驻企业提供持续的技术创新支持和智力支撑。高品质的载体平台,成为承载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的重要基石。 (四)安商稳商并举,投资生态日益完善 三明市清醒认识到,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生命线,安商稳商与招商引资同等重要。为此,该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程紧抓不懈。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最大限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流程。建立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定期开展企业座谈会、现场办公会,面对面倾听企业心声,实打实解决融资难、用工荒、物流成本高等经营难题。在社会环境营造上,注重弘扬亲商、重商、安商的文化氛围,坚决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同时,不断完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城市品质,努力让投资者在三明市工作顺心、生活舒心、发展有信心。这种“既管引进来,更重服务好”的理念与实践,使得三明市逐步成为投资者信赖的价值洼地、发展高地。 通过这套思路清晰、举措有力的“组合拳”,三明市成功将政策红利、机制活力、平台磁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招商引资质效。期间,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相继在三明市落地开工、建成投产,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彰显了“以环境促招商、以服务留企业、以产业兴城市”的良性发展路径。未来,该市将持续深化这套“组合拳”,不断拓展其内涵与外延,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积蓄更澎湃的动力。
2025-06-30
-
三明市推出23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助力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福建省三明市举行招商引资项目发布会,集中推出23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涵盖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四大主导产业,拉开当地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序幕。此次发布是三明市立足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相关项目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及区域发展规划。 一、产业基础与战略定位 三明市作为福建省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生态屏障,始终坚持“产业兴市”战略,将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根据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该市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生态资源和农业基础,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此次发布的招商引资项目,正是对其“十四五”规划中“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的具体实践,通过精准招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二、四大主导产业项目布局 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方面,三明市依托本地钢铁产业数十年发展形成的技术积累与产业集群优势,重点推进高端钢材制品、装备制造配套等领域项目。相关项目聚焦铁路用钢、高等级钢材等细分领域,旨在延伸钢铁产业链条,推动产品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符合福建省“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部署。 新材料产业项目围绕高性能材料研发与产业化,涵盖含氟材料、石墨烯应用等前沿领域。其中,含氟聚酰亚胺、石墨烯导热膜等项目的推进,有助于填补区域新材料产业空白,响应国家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战略要求,为当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旅康养产业项目立足三明生态资源优势,以森林康养、文化体验为核心方向。三明市作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此次推出的文旅康养项目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契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 特色现代农业项目聚焦农产品精深加工与产业链延伸,涵盖茶叶、杂交水稻、食用菌等特色品类。项目依托三明市“中国绿都”品牌优势,通过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助力农业产业现代化,相关举措与福建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中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契合。 三、招商引资服务保障体系 为确保项目顺利落地,三明市构建了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服务保障机制。根据三明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招商引资相关政策,当地建立项目对接服务专班,对重点招商项目实行“一项目一方案”跟踪服务,从政策咨询、手续办理到要素保障提供全流程支持。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 在要素保障方面,三明市统筹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优先支持重点产业项目。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等方式,为项目落地提供资金支持;依托本地职业院校与技能培训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形成“引项目、优服务、强保障”的闭环机制。 四、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实践 此次招商引资项目的发布,是三明市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三明通过强化产业链招商,有助于推动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协同,促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同时,项目聚焦绿色低碳、高端制造等方向,与福建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转型路径高度契合,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据三明市官方发布信息显示,此次推出的项目均经过前期充分调研论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与可持续发展潜力。项目落地后,将进一步完善当地产业生态,带动就业增收,为三明市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新动能,助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注: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三明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开文件及三明市“十四五”规划相关内容,具体政策依据可通过政府官方渠道查询。)
2025-06-26
-
【2022年明溪县招商】明溪 “三新” 产业:百亿项目激活县域经济
明溪 “三新” 产业:百亿项目激活县域经济 一、项目攻坚:盛禾新能源的技术突破 明溪经济开发区盛禾新能源 NMP 提纯及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项目二期工程加速推进,该项目自主研发的 “NMP 提纯精馏” 技术可高效回收电池废液,纯度达 99.99%,填补国内高端电子级溶剂空白。项目总投资超 50 亿元,2023 年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百亿元,税收超 3 亿元,带动就业超 2000 人。 二、产业集聚:新材料与新能源的双轮驱动 新材料领域:引进石墨烯复合材料项目,建成后年产 10 万吨石墨烯浆料,配套宁德时代电池基地,成本较进口降低 30%; 新能源领域:布局光伏组件、储能电池项目,2022 年签约光伏逆变器生产基地,预计年产能 5GW,产值超 50 亿元; 循环经济:建立 “电池回收 — 材料再生 — 组件制造” 闭环,明溪经开区年处理废旧电池能力达 5 万吨,资源回收率超 95%。 三、政策赋能:全要素保障项目落地 用地保障:清理低效用地 1000 亩,为盛禾新能源等项目提供 “标准地”,从签约到供地仅用 60 天; 资金支持:争取专项债 3 亿元,设立 5000 万元产业引导基金,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 15% 所得税优惠; 人才新政:与福州大学共建实训基地,年培养新材料人才 200 名,给予顶尖团队最高 200 万元安家费。 四、县域转型: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的跨越 明溪县目标 2025 年 “三新” 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经济)产值占比超 60%,培育上市企业 3 家,建成省级高新区。通过盛禾新能源等龙头项目,带动形成 “研发 — 中试 — 量产” 产业链,预计全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5%,成为闽西北产业升级标杆。
2022-05-23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